全國加盟熱線:13820677272
咨詢熱線:400-669-2961
【美育探索】少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心理學家曾這樣認為 “幼兒時期是人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而少兒時期是思維的發育階段” ,而美術教育正是從兒童的心理特征出發,通過繪畫、設計、彩陶制作等各種各樣有趣的造型活動,培養兒童對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為什么藝術教育有利于兒童的心智發展?
藝術是一種"視覺藝術”,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美的現實和美的精神世界里,讓兒童了解”美"源于生活,使兒童對周圍事物產生真摯美好的情感,從而提高他們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性情,并通過繪畫表現讓兒童腦、眼、手并用,促使兒童身心成長發育。
現代心理學研究標明,3-6歲的兒童一般都是憑借事物的形狀、色彩、聲響和動作來思考的,他們運用感官探索自己周圍的世界,并且對自己的感覺器官能接觸到的物體充滿了好奇心。
兒童經過美術學習,能夠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來體現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 實踐證明,美術學習是對兒童施行德、智、體、美、勞全面開展的教育。
Aesthetic ability 審美能力
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逐步培養起來的。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愛美的,學前兒童也是如此。
日常生活中,兒童在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感受著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美,無論是幼兒園的環創,人們的衣著打扮,還是家中的生活起居,言談舉止,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都能引起兒童的留意,使他們產生自己的審美。
Observation ability 觀察能力
美術教育是一種視覺活動,兒童在動手之前,首先要經過視覺觀察所要表現的目標,例如事物的形狀、結構、色彩和比例等,使這些要素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形象,然后再憑借著自己的感觸和了解去動手體現。
這種觀察力的培養,對兒童的美術教育開展十分重要。
這一時期兒童繪畫的主要特色主要是依靠表象來作畫,而表象又取決于感知,感知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觀察、記憶和想象。
例如,教師準備讓兒童畫一個有關動物的畫作,教師首先讓兒童觀看有關動物的錄像片,或帶領他們到動物園去觀察動物,并不斷地提示他們:你看某某動物長的是什么樣,區別與其它動物的特色是什么等等。
這樣的練習過程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在該動物身邊再添上自己設計的一些物品,或兒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這個獨立的動物置身于一個自己設計的小環境中,再涂上相應的色彩,這一過程中會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Hand brain coordination 手腦協調能力
兒童在繪畫或手工創作的過程中,總是用眼睛觀察用腦考慮,用雙手去參與,為了使他們盡快地掌握在造型活動中所必需的各種技術和技巧,就必須去練習這些動作,并使這些動作盡可能做到精確,有一定的方向性,一定的速度和力度。
因為手的活動關系到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練習對腦細胞可發生較大的刺激效果。手的動作又與思想活動直接相聯系,信息由手傳導給大腦,又由大腦傳導給手,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響應的運動區域的生理活動,從而使思想活動的水平也越來越高。 因此, 手的動作對開展思想起著積極的參與效果。
communication skills 溝通能力
正確的開展美術教育,能有效的促進兒童社會情感開展,有利于他們接受更多的情感教育,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兒童的學習愛好,提高學習能力。
美術活動還能夠引導兒童建立人際關系,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使其富有同情心,善于協助同伴解決困難,擺脫困境。
learning ability 學習能力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左右之間功能有很大的差異,這主要體現在二者神經活動的不同,左腦主要是記憶、言語、核算、書寫、邏輯推理和求同思想等智力活動操控區域,而右腦則是視知覺、空間關系、音樂、舞蹈、身體協調、直覺和求異思想等神經心理功能的操控中樞。
只讓兒童注重言語、核算、背誦外語單詞的學習和練習都是圍繞著發揮左腦功能而進行的,如果同時留意兒童畫畫、唱歌、跳舞來加強動作、空間知覺的練習,會有助于他們的大腦發育。
美術教育和其它各學科的活動教育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彼此互相促進。常識、言語類教育為美術教育活動提供了解事物的基礎,而美術活動所反映的內容反過來對其它學科的教育活動有溫習、鞏固和提高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有重視兒童藝術啟蒙教育的意識,并且把它作為促進兒童身心開展和早期智力開發的重要手法。
傳統的繪畫教育只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出色的畫匠,只有從小接觸到多元繪畫、多元文明和多種多樣的創作,才能讓孩子真正走上藝術的道路。
這些繽紛多彩充滿創造力的藝術教育和文明熏陶,對孩子一生多方面的開展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