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加盟熱線:13820677272
咨詢熱線:400-669-2961
【美育探索】美術也是一門語言
說起語言,平時我們一般認為語文、英語才屬于語言范疇的事物。其實,語言只是人類表達思想、情感、觀念以及對世界的看法與認識的工具。除此之外人類還有多種對這個世界的反映和表達方式,而美術就是其中之一。
美術作品不僅是一幅畫、一件雕塑或一個設計,更是人類思想、情感和認識的傳達與表述。并且這種表述方式起源非常早(早于文字語言),是其他的表達方式不可替代的。
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思維方式從感性逐漸發展至偏理性,在繪畫表現上也會有更高要求。
從自發或感性的表現,發展為理性、有意識的表現。
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圖式期(5-7歲)向寫實期(9-13歲)發展的過程,但很多孩子或者是成人的繪畫能力會停留在圖式期,這就是常說的“轉型期之痛”。
這也就是總有家長說為什么后來大多數孩子不再喜歡畫畫的原因——— 孩子在圖式期時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
照席勒的觀點,隨意涂抹只是種感性沖動,只有按規則,才是理性沖動。
那什么是美術語言呢?
語言,是我們日常溝通交流的主要媒介,而美術語言和文字語言都屬于視覺語言符號。
只不過,文字是抽象出來的語言系統。
而美術語言則建立在形象的基礎上,是一種更直觀、更真實、更生動的語言系統。
美術語言的系統組成
美術語言系統主要由造型元素和組織原理兩部分組成。
造型元素是指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形式部分,包括線條、形象、色彩、空間等基本要素。
組織原理是指造型元素在構成藝術作品時所具備的審美形式規律,如對比、統一、平衡、焦點、節奏,等等。
以美術語言新系統為基礎的美術課
長期以來,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對美術語言系統的學習需求,導致孩子對視覺藝術形式的本質和變化規律認識膚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后的結果不僅是他們的美術鑒賞和表現能力難以獲得進步,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受到限制。
而以基本概念和原理概括化了的知識比零亂知識的學習,在新的情境中有更強的遷移力。 那么孩子的美術課應該以美術語言系統為知識基礎,而不是單純的在模仿老師的技法。
獲得美術表現能力前提是:對美術語言有基本的理解
從美術表現的角度來看,即各種水彩畫、蠟筆畫或是各種創意作品。在孩子們獲得這些美術表現能力的前提在于對美術語言有基本理解。
如果我們僅僅只關注孩子那些奇妙的想法,而不關注孩子想法的合理呈現和信息傳遞,這樣的美術表現必將因為失去基本的語言規則,而屏蔽孩子表現的真義,從而讓畫畫不再是孩子的興趣。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美術語言的難易程度則要去適合不同孩子進行美術表現和創意實踐。只有先教會孩子分析經典作品中的美術語言,再把學習到的美術語言運用于到繪畫表現中,孩子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認知和思考。